• 介绍 首页

    [清穿同人] 皇亲国戚都能听见三阿哥心声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212章
      “儿臣并非因鬼怪蛊惑之故。”眼瞧着完全不改口,康熙一肚子火,不过到底深吸了一口气道,“你且暂时冷静一番,朕明日再来看你。”
      说着康熙直接离开了毓庆宫,转头直接召了喇-嘛萨满,给太子驱邪,连带着招了胤祉,试探一下有没有人搞魇镇。
      然后康熙就听见了胤祉在心下道——
      【魇镇这玩意,老大玩过,在原本的局面下,就因为这个把自己直接一路玩到圈禁。】
      不等康熙对胤禔下手就听见胤祉道——
      【不过如今是没有过,而且八成之后都不会有了。】
      “……”康熙。
      朕应该说保持的好,还是应该把胤禔直接一脚踹出去?
      不过从侧面角度来说,就眼下的局面可能还是因为体弱招了鬼怪。
      康熙想着,然后让人继续给太子驱邪。
      次日,康熙又去了,然后成功收获到了太子那完全没有改口意思,而且好像更坚定了。
      康熙脸色变了又变。
      还是驱邪的力度不够!!!
      继续驱邪!!!
      不行就换人!
      人都换到第五波的情况下,康熙更暴跳如雷了。
      也就在这种情况下,康熙厉声道,“你若是执意如此,莫要后悔!”
      “儿臣,不会后悔的。”
      “求皇阿玛成全。”
      “闭嘴!”
      康熙深吸了一口气后,走出了此地。
      三日都不曾再来。
      直到三日后,之前康熙宣布了准备太子仪仗,有关于丧事的仪仗。
      太子在那天知道了结果。
      太子盛年因病去世,朝野震荡。
      太子之位空悬。
      别管事实如何,但是结果就是太子死了,棺材都入了皇陵。
      至于是不是衣冠冢,很显然,没有胆子有能力去掀太子的棺材板。
      就是胤禔不知道为什么,在那一年他备受打压。
      胤禔:?
      老二跑了,关我啥事?
      皇阿玛你拿我撒气作甚?
      还是我做错了什么???
      今年也没做错什么啊???
      也就是次年,康熙命人在热河,建造了一座府邸。
      不过诸阿哥与都很清楚的知道那个府邸是给谁的。
      第116章
      热河那座府邸,修建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,不过自打由内务府拨款,建立伊始,规格谈不上最高,但是绝对算是极为细致,用料极佳,而且康熙看了好几回。
      虽然在很多人眼里,再回头看这个规格就很怪。
      明明是皇家府邸,怎么弄得好像是给王爷用的?
      那个恪守规格程度,那真的也是一点不改。
      不过奇怪是奇怪,该干的事还是要干的。
      不该问的不问,不该懂的别懂。
      况且,皇上就是想建造一座王府,彰显对儿子的宠爱,倒也实属正常。
      数年过去,这座府邸,终于建成。
      迎来了这座府邸真正的主人。
      与此同时,康熙来避暑山庄的次数和时间也越发增加。
      虽然绝大多数时候心情都不是多好。
      但是不得不说,人倒是经常在这。
      这边府邸也经常过来,虽然对于亲近之人这件事算不得隐秘,但是对于外臣来讲倒是一无所知。
      只知道那是皇上故友之子,皇上见之缅怀,而且和几个阿哥之间关系不错。
      有人远远见过,那个样子感觉有些像是慧懿太子。
      有些中年失子的大臣们,顿时心下动了。
      “哎,都不容易啊。”
      “往好好想想,至少没有像是懿文太子……”
      “要不然咱们现在经历的这点事儿,又算得了什么事。”
      明太祖那可是为了让建文帝能够更好地接手一切,那清理了不知道多少人呢。
      虽然说如今大抵不用到这种地步,但是就说朝廷中的那林立诸皇子党,以及手中无权,在太子没死时候,就早被剃得干干净净,一点芝麻都不剩下的势力……
      虽说是想要接手,那也是空空荡荡的弘皙。
      实在不好说。
      没有人羡慕,这一位的好运气。
      就是故友之子,长得还像先太子,虽然没给权利,但也绝对算是从名不见经传到现在的一步登天了。
      有人想要送礼,确实发现神龙见首不见尾,而且送了也白送。
      到最后也就没人在意了。
      当然这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朝臣而言。
      对于其他皇亲国戚而言,借用胤祉的话就是——
      无中生友。
      有一个朋友,那就是自己。
      对于绝大多数而言,这就是不可言说的秘密,也不敢主动靠近的秘密。
      在没有那个不会被皇上弄死的把握情况下,那最好还是离有多远离多远。
      之前那些为太子说过话的大臣们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。
      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这种事容易扰乱朝堂……
      确实说应该比那些大臣更惨。
      对于这种事,几乎所有人都非常默契的三缄其口。
      当然这里面也包括阿哥们。
      还是那句话,众所周知,太子已经进棺材了,是不会再从棺材里面出来的。
      不管在任何情况下。
      即便是这是众所周知的秘密。